Search

每年到了這個時候,加州的大火,總是會躍上新聞。

2018年的八月到十月之間,我...

  • Share this:

每年到了這個時候,加州的大火,總是會躍上新聞。

2018年的八月到十月之間,我在奧勒岡莎士比亞藝術節以劇作家的身份實習參訪;剛從冰島飛往美國的我,對於空氣與水的品質已經被嚴重寵壞,一到阿什蘭(Ashland),馬上被充滿煙塵的空氣弄到崩潰。

「難道我接下來的三個月天天都要帶口罩出門嗎?」我心想。

嚴格上來說,那是我第一次因為空氣品質不佳而需要戴上口罩。今年因為疫情準備簡報時,猛然看到這張照片,才驚覺胖子我早就戴過會把臉頰肉擠到兩側的N95了。

原來,環境的反撲,早就已經入侵我們的生活。直到COVID-19,我們似乎才「被迫」正視那些存在許久的問題。

阿什蘭的好友約翰上午跟我說,他們家被通知列為第一級撤離名單,如果風向不利,他們必須被迫搬離。

「你們可以去哪裡啊?」我問。
「可能躲去加州的家人那邊吧。」約翰說。

啊,加州不是也燒得沸沸揚揚。哎。多事之秋,一波未平。

我比較傷感的是,災難與悲情都是被比較出來的;有了新冠,誰還在乎森林大火?我們都知道不能這樣比,但人類的感知,似乎就是如此被設定的。

活在平行宇宙的台灣,我真的好奇,現在世界的其他角落,到底如何生活?生命從來都不是不堪一擊,到底,妳,你們,現在是怎麼面對生活的呢?

挪威的朋友說,他們沒有在戴口罩,現在感覺跟過去沒有什麼不同。說完傳了一張他跟朋友去海邊,人山人海的悠閒夏日尾巴照片。

其實2003年SARS發生時,我人在美國交換學生。那時看網路新聞,真的是把我給嚇死了,有一種一回到台灣就馬上會感染身亡的錯覺。打電話回家,卻得到一種其實沒有那麼嚴重的回應(或安慰?)

哎,疫情哪能這樣討論,但,除了新聞,我們,到底,能從哪裡得知,又,就算得知了,也不過是某個媒體,某些人的角度。

越是網路發達的年代,越是不能什麼都相信。

那,我們可以相信什麼,在這個什麼都可以作假的世代。

兩年前的天空,白色的,看起來霧茫茫,但吸進去會咳個不停。現在同一個地方的天空,是不用濾鏡就是紅通通的末日色。

願,你跟妳們,我跟我們,都要好好的。

#Ashland


Tags:

About author
歌手、演員、導演、編劇、旅者,然後好像也可以跳個舞。 Singer, actor, director,playwright and a globetrotter.
台大戲劇系第二屆。英國皇家中央演講戲劇學院音樂劇場碩士,2009-2018擔任臺南人劇團聯合藝術總監。 專長聲音演說及劇場編導。《柏覽會離題》Podcast主持人。
View all posts